近日,關于游客出門旅行消費過程中遇到“托兒”的事件屢見報端。例如,某網紅餅店被曝雇人排隊,20人中竟有7人是“托兒”,這些人重復排隊為店家提升人氣,美其名曰“兼職”。線下消費套路多,線上也不例外,而線上則換了說法,那便是“網絡水軍”,一般來講,網絡水軍就是受雇于人,為他人發(fā)帖或者回帖為其造勢的網絡人員。
提到水軍,就不得不提到其上家,也就是網絡公關公司。據了解,正規(guī)的網絡公關公司具有專門的利益鏈條,通過對企業(yè)或個人進行專業(yè)的宣傳推廣,包括優(yōu)化關鍵詞提高企業(yè)或個人的曝光率等操作,以提升企業(yè)或個人在大眾面前的曝光率和好感度,而其中作為完成這項任務的核心成員——網絡水軍,他們活躍于各大網絡社交平臺,美其名曰“玩玩手機就能賺錢”,于是經??梢钥吹接写罅康木W絡人員加入進來。
既公開又神秘,網絡水軍混跡于各大網絡社交平臺
對于經?;燠E于論壇、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的人來說,對網絡水軍一詞應該不陌生,他們活躍在各大網絡社交平臺,從論壇時代開始大規(guī)模崛起,到2013年微博進入鼎盛時期的同時水軍也迎來了自己的狂歡盛宴,并且此時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(yè)鏈條,通過在網上發(fā)布為雇主宣傳造勢的帖子獲得報酬,在網絡中演繹一場又一場“造勢”的狂歡。
網絡水軍通常的工作程序,大致是先從管理者那里領取任務,完成任務之后結算報酬,加入其中的人有專職和兼職之分,但絕大多數都是兼職。這種“玩玩手機就能賺錢”的形式受到許多在校學生和白領等經?;钴S在網絡上的人員的歡迎,這類人每天在網時間長,有利于隨時“接單”,加上任務內容相對簡單,這個產業(yè)開始變得異?;鸨?,據悉,網絡水軍每炒作一次事件,都需要眾多“同行”同時發(fā)帖,以形成集束效應,也就是宣傳造勢。
據了解,一般情況下網絡水軍的主要工作內容為,先提前做好話題爆點,再由營銷號或者微信公眾號跟進熱點,或是直接在網絡社交平臺開展病毒式的口碑宣傳,最后將想要達到的目的無形中植入網民的頭腦,為雇主提供專業(yè)化的口碑營銷。因為企業(yè)或個人需要快速有效的渠道來對其進行既定形象的塑造,而網絡公關公司旗下的網絡水軍正好能有效幫其解決這一難題,其通過雇請水軍為雇主提供品牌炒作、產品營銷、口碑維護、危機公關等服務。
而隨著互聯網社交平臺發(fā)展至今,網絡水軍這個行業(yè)的特征也漸漸凸顯。
首先,網絡監(jiān)管的日益嚴苛使得水軍們賺錢越來越難。據悉,雖然加入網絡水軍平臺的人不少,但中途放棄的也大有人在,因為“玩玩手機就能賺錢”的說法其實存在極大的忽悠性質,因為雖然水軍發(fā)布一個帖子的價位在幾毛到一塊錢不等,看似“來錢”特別快,但是先不說價錢的多少,現在網絡信息的監(jiān)管越來越嚴苛,加上網民也沒那么好“忽悠”了,因此大多數網絡水軍發(fā)出去的帖子需要經過管理者審核通過之后才能結算報酬,而在管理者核實其發(fā)的帖子內容是否符合規(guī)范方面就得花費大量時間,況且一天之內也很難有多個任務同時進行,因此許多人只是進去“試試水”就中途退出了,能堅持下來的沒有幾個。
其次,網絡水軍招募平臺魚龍混雜,容易上當受騙。網絡信息真假難辨,往往這些抱著賺點外快心態(tài)進去的人容易誤入非正規(guī)平臺而上當受騙,想要維權也如同大海撈針般找不到對方,例如在某平臺做完任務之后卻發(fā)現所謂的上家已經消失,嚴重的還會被騙取錢財,而這也使得許多人望而卻步。
隨著網絡水軍進入現時階段,其工作內容也漸漸被大眾所熟知,現在的網絡水軍已經普遍存在于網民的腦海,在公共場合談論“水軍”已經不是什么神秘的話題,但是由于其工作性質的特殊性,他們時刻保持警惕,不希望被人所知,而對于外人來說,這類人既是公開的,同時也是神秘的。
既討喜又招黑,網絡水軍“造勢”行為有失網絡公正
按理說,網絡水軍的造勢行為并不受人歡迎,因為其行為與社會追求的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,但在雇傭方的角度看來卻是為其塑造口碑的有利手段,而也正是網絡水軍的存在,一些公司漸漸發(fā)覺惡意詆毀、攻擊對手比正面宣傳自己更有效,因此商業(yè)競爭中或多或少存在雇請網絡水軍對競爭對手進行惡意詆毀的行為,網絡水軍的行為也從此游走在法律的邊緣,同時,其惡意攻擊的行為也為網絡環(huán)境的凈化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。
首先,其工作容易涉嫌商業(yè)詆毀,有失公正性。前面提到,網絡公司的工作內容不僅僅是雇傭水軍替雇主刷帖子就完事,其背后還有很繁瑣的商業(yè)鏈條,例如需要專業(yè)人員與雇主進行對接,出一份令雇主滿意的“造勢”策劃,最后再交由網絡水軍去實施。然而由于利益的驅使,一些網絡水軍不顧正義惡意評價雇主的競爭者,這種行為不僅有失商業(yè)公正,給雇主的競爭者帶來很大負面影響,還有可能觸犯法律。正如2014年前后那段時期,水軍幾乎所有核心人員,都曾被政府“請去喝茶”,可見這是一個敏感性特征強的行當。
其次,網絡水軍把觸角伸向無辜網民,加劇網絡信任的流失。據了解,隨著網絡監(jiān)管力度的加大和網民辨別信息真假的能力越來越強,現在網絡水軍并不是輕易就能“上崗”,所以如果網絡水軍所使用的賬號是小號或者是僵尸號發(fā)布的內容則很容易被識破,因此現在出現了一種叫做“養(yǎng)號”的行為。
“養(yǎng)號”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剛開通的賬號需要將其“假扮”成真的有人在正常使用,比如保持日常更新發(fā)帖等行為,這樣的賬號才能減少在“工作”中被刪帖的危險,也就是要表現得和“正常”的賬號沒什么兩樣。然而網絡水軍的需求量如此之大,“養(yǎng)號”遠遠不能滿足這龐大的市場需求,因此最近出現了一種*軟件,專門盜用別人正在正常使用的賬號,減去“養(yǎng)號”的復雜過程,所以不斷有網友的賬號無緣無故被盜,在原主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發(fā)布大量虛假信息,被迫當了一回網絡水軍,這一系列的行為使得人們越發(fā)厭惡網絡水軍的存在,這種“見不得光”的職業(yè)始終無法搬上臺面;再加上網絡水軍“工作”的不透明性和帶有一定的虛假性,網友對此行為非常詬病,而這也加劇了網絡信任度的流失。
可見網絡水軍給網絡環(huán)境帶來的影響更多偏向于負面,但也不排除其對企業(yè)的品牌形象帶來了一定的正面效果,其利在于讓一些陷入輿論危機的企業(yè)或個人轉危為安,弊在于其行為容易混淆網友視線,對事物的公正斷決產生誤判,加上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,其也經常游走在法律的邊緣,容易觸犯法律。
既擦邊法律又有悖道德,網絡水軍夢歸何處
目前來看,網絡水軍的存在是把雙刃劍,把握得當有利于企業(yè)或者個人的發(fā)展,把握不好則容易觸犯法律,危害網絡社會的公正性。加上隨著網絡監(jiān)管力度的加大,這一行業(yè)的前景并不光明,但可以預料到的是經常性觸犯法律邊緣的網絡水軍“生意”將會越來越難做,畢竟現在的網民也沒那么好“糊弄”了。
同時隨著網絡社會共同追求的主流價值觀已經逐漸養(yǎng)成,人們對于網絡中的不公正行為也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,這條道路變得不那么好走,傳統(tǒng)水軍或轉型自媒體,或“退居二線”繼續(xù)當一名普通網民,很少有人走到最后。
網絡上曾流行過一篇水軍退隱江湖的訣別書,作者在文末留下一個疑問:水軍在網絡上發(fā)表的言論,不是真實意愿,而是被利益綁架??墒?,現實生活中,我們有多少時候也被利益綁架,而言不由衷呢?水軍為了利益,出賣了自己的言論;幕后的操控者,為了欲望出賣了自己的靈魂,哪個才是始作俑者?
沒有萬眾矚目的贊美,沒有名滿天下的美譽,有的只是“老鼠過街,人人喊打”的遭遇,網絡水軍從一開始就注定得不到鮮花和掌聲,始終藏在陰暗的角落,許多人喊著“輕松賺錢”的口號而來,卻帶著渾身的罵名離去。在這個網絡輿論野蠻生長的年代,網絡水軍確實有過人聲鼎沸的瞬間,但事實也證明了互聯網這面大旗輕易拿得起,但輕易扛不住,在經歷了顛覆性的狂歡之后網友的心中自有一桿秤,秤的這邊是金錢,秤的那頭是永不消失的道德底線。
劉曠,以禪道參悟互聯網、微信公眾號:liukuang110
申請創(chuàng)業(yè)報道,分享創(chuàng)業(yè)好點子。點擊此處,共同探討創(chuàng)業(yè)新機遇!